【來論】屠海鳴:中央惠港再放大招,香港必須抓住機遇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央再次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新措施!前天(6月27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提高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的公告》,宣布將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現行的人民幣5000元提高至人民幣12000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政策,額度合計人民幣15000元。這項新措施從7月1日起適用於羅湖、福田(落馬洲支線)、深圳灣、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等六個陸路口岸,並將於8月1日在所有口岸實施。 消息傳來,振奮人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我衷心感謝中央的殷切關心,推出多項有助促進香港經濟的措施。這次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提高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的措施,凸顯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經濟發展的支持。” 近來,中央推出多項挺港惠港措施,包括將內地“個人遊”城市從49個增至59個、延長訪港商務簽注逗留期限、開通北京和上海與香港之間的高鐵動卧列車等,這次再放惠港大招,鼓勵內地遊客在港消費,再次體現了香港“聯通世界、背靠祖國”的優勢,再次彰顯了“內地市場是香港最大的經濟支撐”的論斷,再次詮釋了“祖國永遠是香港堅強後盾”的定理;這不僅給香港經濟注入活力,更增強了香港在由治及興征程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堅定信心。 中央放招注重“時、度、效” 中央考慮問題從來都是站在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綜合各種因素,把握好“時、度、效”,固本培元、精準施策。此次出台惠港新措施同樣如此。 從“時”來看,現在放寬免稅額是最佳時機。過往,香港的部分市民對內地遊客蜂擁而至頗有怨言;現在,內地遊客沒有疫情前火爆了,本地消費暫時不振,人們反而着急起來。去年1月,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觀察幾個“黃金周”和“小長假”,香港的零售業確實不如疫情前火爆,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形成了“吸引內地遊客來港”的共識。有了這種共識,中央出台“個人遊”城市擴容、放寬內地遊客購物免稅額,順應民意,正當其時。 從“度”來看,調整免稅額度考慮到多種因素。免稅額調至人民幣15000元,是原來免稅額的三倍,幅度不小;同時,確定這個額度,不僅要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澳門的實際情況,港澳兩地都地域狹小,若內地遊客在假期蜂擁而至,難免給港澳民眾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容易造成負面影響,循序漸進,最為穩妥。 從“效”來看,振興香港零售業須多方給力,不能僅靠這一招。香港以“買全球,賣全球”聞名於世,但這一優勢正面臨新情況、新挑戰,香港要振興零售業,既要盯住內地遊客,也要盯住國外遊客,更要查找自身短板,提升服務質量。如果僅僅寄希望於“內地放寬購物免稅額”,並不利於提升香港零售業的競爭力。 香港接招須“快、準、穩” 據估算,這次增加內地遊客購物免稅額度,每年將為香港帶來約88億港元至176億港元的購物消費額,經濟增加值約27億港元至54億港元。 估算畢竟是估算,屬於“理論數據”。怎樣讓“理論數據”化為“真金白銀”?香港還須精準接招。筆者認為,香港接招應做到“快、準、穩”。 所謂“快”,就是要謀劃在先,準備充分,一旦惠港新措施落地,就能立即推出吸引顧客的優惠措施,形成疊加效益,掀起消費熱潮。政策剛剛落地就掀起消費熱潮,可以發揮很好的廣告效益,口碑相傳,可吸引更多遊客來港。 所謂“準”,就是每個商家都應找準自己的目標客戶。現在,來港的內地遊客結構和消費習慣發生明顯變化。年輕人多了,老年人少了;“個人行”多了,“跟團遊”少了;理性購物的多了,“血拚”的少了。商家應據此調整各自的經營策略、商品種類、服務模式。 所謂“穩”,就是要注重持續性。大招降臨,商家都有機會賺錢,誰能持續賺錢、賺更多的錢?則取決於各自的接招能力。因此,商家應改進服務,比如,改善服務態度,提供便捷支付和便捷快遞服務等。 中央接連出台支持內地居民來港旅遊、購物、消費的措施後,給香港市場注入信心。日前,香港旅遊發展局宣布,將在7月11日推出“香港.樂在當夏”全新夏季宣傳項目,把握暑假旅客訪港的旺季,送出涵蓋交通觀光、美食及消費優惠的50萬份禮遇,總值超過1億港元,並全力支持城中不同的大型消費推廣活動。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宣布,將在7月1日至8月31日舉行第二屆“香港開心購物節”,超過160個品牌、5千多間商舖,提供約12億港元的免費禮品及消費禮遇予市民及遊客。參加的商戶須簽署“香港有禮服務約章”並宣誓,承諾向市民及遊客送上有禮服務,而消費者亦可以投票選出“有禮店舖”。 以上做法明顯體現出一個“快”字,值得點讚!期待更多商家拿出各自的招術,以“快、準、穩”的服務策略和舉措吸引顧客。 因應“雙向奔赴”須培育核心競爭力 今年首5個月,內地來港旅客錄得138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74%。 與此同時,“港人北上”已成趨勢,香港入境事務處統計顯示,2023年北上人數創新高,全年超過5300萬人次,相當於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由此可見,香港與內地“雙向奔赴”已成常態。面對這種新變化,本港旅遊、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都應重新審視競爭環境。必須看到,香港的相關產業處於和內地同行同台競爭的境地,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果沒有特色和更優服務,消費者會“用腳投票”,選擇其他地方消費。 中央對香港關懷備至,千方百計為香港注入發展動能,香港更應加倍努力,不能守着過往的經營模式不變,而應聚焦“雙向奔赴”的新情況,調整定位、更新策略,接通新需求,創造消費觸發點,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多次指出,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中央惠港政策陸續有來。夏主任清晰地傳達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和信賴。此次中央惠港政策,再次令香港社會各界感受到對“掌上明珠”的關愛。香港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中央給力,香港努力,香港由治及興的動能強勁,未來必將風光無限!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陈卓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