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盧業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助力香港經濟新飛躍隨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完滿結束,引香港社會各界關注。會議對香港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具重大意義,特別是會議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並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更高水準的新體制,這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對於香港來說,二十屆三中全會除了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外,還為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提供了新的機遇。 香港在中國經濟中的特殊地位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自回歸以來始終保持著高度自治權和獨特經濟地位。香港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的法制體系、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與國際規則的無縫對接,使得香港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和服務中心。過去幾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壯闊洪流中,香港一直扮演著積極角色。而作為內地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更發揮著“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作用。香港應牢牢把握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帶來的重大機遇,繼續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是香港發展的關鍵 回顧歷史,香港的每一次飛躍都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密不可分。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牽引,旨在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對香港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香港需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除了深化與內地的經濟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之外,更需要發揮其聯通世界市場的關鍵角色,如此才能實現香港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 鞏固優勢產業 金融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中央推出一系列惠港措施,如“債券通”升級、“跨境理財通”優化、實施港澳居民購房支付便利化政策等,極大地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決定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共六項政策舉措,進一步推動了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跨境金融合作,提升了市場流動性,還優化了金融環境和監管體系,為香港在全球金融版圖中繼續扮演關鍵角色提供了有力支撐。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中心,其地位不可動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香港與內地的貿易和物流合作將更加緊密。香港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優勢,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推動貿易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貿易效率。同時,香港還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法律、企業管理等專業服務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貿易支持。 創新和聯通世界 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完善的科研設施、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環境。近年來,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例如發展“總部經濟”、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推進“新型工業化”、醫藥研發、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策略產業發展等。這些舉措為香港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 此外,香港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鞏固和擴大與東盟、中東等地區的貿易往來。同時,香港還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進一步拓展國際貿易空間。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也為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香港經濟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隨著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香港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香港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國家發展戰略,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次,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制度優勢和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人才流入,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最後,香港還可以加強與內地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然而,香港經濟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如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環境的複雜多變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此,香港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調整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以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 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堅信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一定能夠抓住歷史機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最後,我想借用《周易,像傳》中經典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互勉,希望在歷史不斷前進運行的洪流底下,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能自強不息、團結奮鬥,深入學習及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機遇,為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盧業樑)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