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三中全會回應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

分享到:
2024-07-22 10:2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

圖為《決定》節選。

《決定》明確了“六個堅持”的原則,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決定》指出了“七個聚焦”的重點,其中一個重點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決定》做出了十四個方面的系統部署,其中一個方面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新華社21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指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

習總書記多次指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回應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

收入和就業改革:讓“美好生活”有經濟支撐

人民群眾要過上美好生活,首先要有穩定的經濟支撐。《決定》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作為兩個重點。

在闡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有兩大亮點值得關注:一是“兩個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

在闡述“完善就業優先政策”時指出:“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着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同時指出:“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上改革措施,清晰地表明了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共同富裕的思路,從收入源頭上入手改革,增加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底氣。

三中全會收入分配和就業的改革思路,值得香港社會深入觀察和思考。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鼓勵競爭,崇尚冒險,激發了人們創新創業的活力,但也要看到,香港長期積累的民生難題很多,階層固化、青年人向上流動困難、就業難、創業難、置業難,這帶來另一個問題:反正無法改變命運,不如就此“躺平”。如何調動各個階層的創業積極性?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需要特區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共同回答。

社保和醫藥衞生改革:為“美好生活”兜底

人民群眾要過上美好生活,還要在失業、貧窮、生病、衰老的時候,依然能夠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決定》在闡述“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時,體現出幾個特點:一是重安全,比如:“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監管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等方面”;二是重特殊群體,比如:“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三是重可持續增長,比如:“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社保體系,如果說過往的工作重點是把“社保網”編織得更大,現在則是令“社保網”更結實,確保起到“兜底”的作用。

《決定》在“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時,體現出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協同性,比如,明確了“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二是均衡性,比如:明確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三是公益性,比如,明確了“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和“引導規範民營醫院發展”的改革方向。

“看病難”、“看病貴”是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社會問題之一,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通過醫藥衞生改革,這個問題已經緩解,特別是藥品價格明顯下降,給病人帶來實惠。這一輪改革,則從根子上徹底解決問題。

三中全會針對社保和醫藥衞生的改革思路,同樣應該引起香港的高度關注。香港的社保體系完善、且標準較高,醫療水平世界領先,但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公立醫院的資源相對緊缺,市民到公立醫院要“長時間排隊就醫”,市民頗有怨言。如何把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發揮得更好?值得深入研究。

關愛“一老一小”:提升“美好生活”品質

“人民群眾”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老人和孩子是“人民群眾”當中最需要社會關愛的兩個群體,人民群眾的生活是否美好?必須看“一老一小”的生活是否美好。

《決定》在闡述“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時指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同時指出:“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老齡化、少子化”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國發展到今天,這一趨勢已明顯地表現出來,此次改革對“一老一小”的關愛,既着眼於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是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的需要。

香港“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同樣嚴重,國家人口戰略的調整啟示香港,應更加關注養老問題,鼓勵長者“北上養老”,提升他們的養老質量,同時,應關愛貧窮家庭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劏房”家庭的孩子,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空間。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語重心長的指出:“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樹立辯證思維和全局觀念,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三中全會緊緊圍繞一個大寫的“人”描繪改革畫卷,這正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宗旨和情懷。為改革加油,為發展出力,也成為億萬人民的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前途無量,風光無限!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視頻

更 多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
【你不知道的香港】香港郊外竟還有個隱世“老爺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