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習主席回信激勵港人弘揚香港精神再奮進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包陪慶、曹其鏞等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習主席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他們傳承先輩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的善舉,稱讚他們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 圖源:央視網。 習主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凝心聚力、攜手奮鬥。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行政長官李家超第一時間代表香港特區由衷感謝習主席的回信。他表示,包陪慶、曹其鏞等香港寧波籍後代致函習主席,匯報他們傳承先輩優良傳統、積極服務國家發展等情況,表達繼續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習主席的回信令人深感鼓舞,尤其讓祖籍寧波乃至國家其他地方的香港企業家深受啟發,堅定了他們承先啟後、守正創新的信心和決心,繼續充分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和貢獻家鄉和國家所需。 習主席的回信,不僅給寧波籍香港企業家以巨大精神鼓舞,更激勵香港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繼承和弘揚香港精神,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 愛國愛鄉,薪火相傳 習主席十分讚賞寧波籍企業家的“愛國心、桑梓情”。在浙江工作期間,習主席積極倡導和推動“寧波幫,幫寧波”,深刻領悟鄧小平同志“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精神。2004年8月1日,習主席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寧波幫”指示發表2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要深刻認識鄧小平同志重要指示的偉大意義,動員“寧波幫”和海內外人士,共同創造美好未來;充分發揮寧波在浙江對外開放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推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推進浙江和寧波的發展。 “愛國愛鄉”是“寧波幫”的優良傳統。以包玉剛、曹光彪、邵逸夫為代表的老一代“寧波幫”,以“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回報國家、反哺家鄉,不僅在內地投資興業,為內地輸送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就業崗位,還支持辦學興教,扶貧濟困,發展公益事業,贏得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幹部到百姓、從內地到香港的普遍讚譽。筆者祖籍寧波,每次回寧波,都會深深感受到老一代“寧波幫”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得到發揚光大,化為發展動力,對他們由衷敬佩。 “愛國愛鄉”是香港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香港人始終保持愛國心、桑梓情。一方面,絕大多數香港人祖籍內地,許多人初來香港,身無分文,白手起家,一旦事業有成,不忘回報家鄉。另一方面,許多人從香港出發,事業發展到全世界,但無論走到哪裏,香港都是他們日夜牽掛的故鄉,“愛國愛鄉”與“愛國愛港”一脈相承,他們利用各自的優勢,為香港的發展繁榮獻計獻策、用心用力。 “愛國愛鄉”是一筆寶貴財富,只要這個傳統不丟,香港精神的底色就不會變。 凝心聚力,攜手奮鬥 習主席在回信中指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凝心聚力、攜手奮鬥。這是對“寧波幫”的殷切期望,更是對香港社會的殷切期望。 “刻苦耐勞、勤奮拚搏”是香港精神的重要內涵。在香港發展的不同發展階段,這一精神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主動承接歐美發達國家製造業轉移。那個時期,“刻苦耐勞、勤奮拚搏”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埋頭苦幹、幹就幹好。緣於此,香港成功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由此開啟了改革開放新征程,香港推動製造業向內地轉移,轉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那個時期,“刻苦耐勞、勤奮拚搏”主要體現在:奮勇爭先、精益求精。緣於此,香港鞏固和提升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並成為“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 現在,香港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如何做強“興”動能?香港只有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上國家發展快車,才有光明前景。中央支持香港打造“八大中心”,力挺香港擴大國際聯繫,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提供了廣闊舞台,徹底破解香港地域狹小、發展空間受限的難題。在這個發展階段,香港精神理應體現在:凝心聚力,攜手奮鬥。 “凝心聚力,攜手奮鬥”意味着香港的追求更遠大,不是“獨善其身”,而是與祖國同進步、共繁榮;香港的發展動能更強勁,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聯合攻堅”;香港發展的前景更美好,不是“一枝獨秀”,而是“春色滿園”。香港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煥發、更加具有感召力。 開拓進取,再立新功 習主席希望寧波籍香港企業家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包陪慶、曹其鏞、曹其東、李德麟等寧波籍香港企業家在專題學習座談會上紛紛表示,將繼續傳承愛國愛港的精神,服務和貢獻香港和國家所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負眾望,再立新功。 習主席的回信不僅給寧波籍香港企業家以巨大鼓舞,更令香港社會倍感振奮。結合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香港社會進一步明確了“貢獻國家”的主攻方向:一是進一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二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三是支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與此同時,國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可發揮某些領域的優勢,為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國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香港的規則規制與國際接軌,法律體系完備,營商環境世界一流,香港可助力制度型開放;國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推動科技創新,香港可發揮基礎研究能力較強的優勢,成為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總之,香港既要做好“必答題”,也要做好“選擇題”,讓“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對接精準到位,釋放強勁動能。 “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是香港精神的重要內涵;無數位香港企業家的拳拳愛國心、殷殷桑梓情,又是香港精神的組成部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香港開拓進取的路子更寬,靈活應變的空間更大,自強不息的底氣更足,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香港精神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一個國家要進步,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一個城市要發展,同樣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香港精神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鏗鏘腳步“同頻共振”,預示着香港未來風光無限。習主席的回信,字字深情、句句牽掛,飽含着對香港這個“東方之珠”的惦念和希望,給香港社會注入了巨大信心和動力,香港必不負領袖、不負國家、不負時代!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