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劉兆佳:香港必須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分享到:
2025-03-30 17:48 | 稿件來源:《紫荊》雜誌

【字號: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要求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個要求在香港引起了相當重視。其實,這是中央一直以來賦予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需要履行的一項對國家發展極為重要的任務,也是中央在香港回歸前奉行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政策和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原因。為了保證完成任務,香港必須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全方位聯繫、提升香港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影響力以及更好地把國家和世界聯繫起來。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和建設八大中心,目的不單是要為香港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多元化注入新內涵和新動力,更是要催促香港積極利用這些中心作為平台做好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工作。

在“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在國家眾多城市中對外開放的程度最高。圖為現場觀看香港國際七人制橄欖球賽的各國球迷(香港中通社圖片)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任務更顯緊迫

近年來,中央對香港這個任務更高度重視,而且表現出急迫感。去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會見來北京述職的香港特首李家超時,更殷切叮囑他與特區政府“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習主席去年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講話中要求香港和澳門“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

中央之所以殷殷要求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與國際形勢變化和中國對此的應對策略有密切關係。近十多年來,美西方不遺餘力遏制和孤立中國,壓縮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活動空間,同時肆意抹黑中國。特朗普重新上台後對中國的遏制變本加厲,甚至威迫利誘其盟友加入圍堵中國的行列。中國對美西方的險惡圖謀早就洞悉透徹,已經為此制定長遠戰略規劃以作應對。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上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反對保護主義。

為了粉碎美西方的圖謀,中國通過“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不斷增員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舉措尋求突破,取得不少亮麗的成績。此外,中國正在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化倡議”等滿含中國文化和智慧的主張,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建構一個公平、合理、和平和互利共贏的新國際秩序。

隨著美國特朗普總統上台後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淩主義,以粗暴野蠻、罔顧國際規則、“美國優先”和損人不利己的手法在全世界為美國掠奪利益,在國際上到處樹敵,導致世界大亂,也引發全球公憤,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美國的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和依賴也在逐步下降,并且尋求與中國改善關係和增加合作。所以,國際局勢雖然動蕩不安,但卻又為中國及其特區香港開拓更廣闊的國際活動空間提供了難得機遇。

展示香港對國家獨特價值和貢獻的契機

有鑒於此,《報告》強調要“在擴大開放中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深化對外開放的舉措。

首先是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定外貿和穩定外資。《報告》強調,“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這方面的工作重點包括支持企業穩定訂單和開拓海外市場;強化對企業在境外參加展覽和開辦展覽的支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型離岸貿易;推進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

第二是大力鼓勵外商投資,包括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和協作;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認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方面的國民待遇;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加快標誌性項目落地;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得到更好發展機會。

第三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包括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形成一批示範性合作成果,強化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信心和支持。

第四是深化多邊和雙邊及區域經濟合作,包括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協定,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進程。中國會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促進共同發展。

第五是吸引外來人才,從而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措施包括完善海外人才支持保障機制,優化外籍人才服務。

在“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在國家眾多城市中對外開放的程度最高。中央理所當然希望香港能够在國家深化開放的過程中大力支持和配合。以此之故,香港要好好利用其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廣泛國際聯繫、與國際接軌的制度、豐富的國際人才儲備和香港社會精英在國際上的深厚人脈關係為自己和國家開拓更廣闊的國際經濟合作空間,讓國家更好地突破美國的圍堵。這是“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後中央交予香港的重要任務之一,亦是香港能够展示對國家的獨特價值和貢獻的契機。香港要把“八大中心”進一步鞏固和優化,特別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可以在引入外資、協助內地企業到海外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建設、帶領粵港澳大灣區走向國際、建立建設國際人才高地、建立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建立國際法律調解中心、對外說好國家和香港故事、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民心相通”、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和話語權、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建構新國際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香港需要強化與非西方國家的聯繫

香港過去一直與美西方的關係比較密切,對非西方世界比較陌生,也缺乏密切的聯繫。考慮到在可見的將來,西方國家在經濟上對香港仍然相當重要,香港有必要盡其所能維持與西方國家的經貿關係。不過,美國既然決意同時打壓中國和香港,不再承認香港的“特殊地位”,而且不斷對香港的個人和實體“莫須有”施加各種制裁,因此要在官方層面促進香港與美國的合作異常困難。不過,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中美關係基礎在民間,香港的民間組織和社會精英如企業、大學、智庫、宗教團體、公益和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港人等,在促進與美民間交往上更應該擔負比特區政府更重要的角色。“幸運”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倒行逆施已經令不少其他西方國家對美國失望、不再如過去那樣信任和依賴美國、銳意謀求“戰略自主”和爭取強化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合作,以促進彼此的利益。在強化中國與歐洲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關係上,香港可以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今後香港需要加強和深化與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其中東南亞國家和部分中東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尤為關鍵,從而進一步拓寬國家和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香港居民與東南亞華人華僑關係密切,尤其能够發揮聯繫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作用。香港需要爭取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貿易、航運、專業服務、財富管理、總部經濟、跨國供應鏈管理、法律爭端調解、信息、運籌營運、高等教育、會議展覽、體育、旅遊、藝術文化等領域的樞紐。

為了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香港各界必須充分了解這項任務對國家和自己的戰略重要性,為此鞏固和創造相關的制度、法律、機會、設施和條件。因此,香港必須加強香港與海外在交通和運輸上的聯繫、推動更多香港機構和個人與海外機構和人員的來往、引進和舉辦更多的商貿會議和展覽,在中央的支持下讓更多的國際組織如“一帶一路”、金磚國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經貿組織以及那些其他領域的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在香港召開會議和開展業務。香港也可以成為一個促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交流平台,讓中國與各國的人才和精英在香港互動交流,促進彼此了解和信任,如大學和智庫可以多舉辦國際交流研討會,邀請那些在海外有影響力的人與會。要更好地完成任務,香港必須培訓和引入那些能够促進香港與國際特別是與非西方世界關係的人才,也必須在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人的生活條件和設施等方面作出支持和配合,強化香港社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香港還可以利用其對西方社會的了解和聯繫,用西方人聽得到和聽得懂的方式減少西方人對中國和香港的片面和錯誤的認識。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上,作為中西方匯聚的地方,香港應該有能力發揮一定的作用。從另一角度看,內地的機構和個人也可以更好和更多地藉助香港作為平台,利用其國際聯繫加強與海外的交往與合作。

香港民間組織的參與必不可少

除了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努力外,香港民間組織的參與必不可少。在美西方打壓下,特區政府在開展對外交流合作上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和障礙,民間組織所能發揮的作用更為重要。香港不少民間組織與海外民間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繫,一些香港精英更是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和國際上知名人士。工商組織、專業組織、教育機構、文化機構、公益慈善機構和大量的非政府組織都可以擔負起加強和深化國際聯繫的作用。相比於特區政府,香港的民間團體更能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各界人士的溝通合作做好與其他國家的“民心相通”的工作,如在海外開展一些公益慈善、醫療衞生和教育培訓活動,為提升國家的軟實力作出貢獻。為此,在推進香港作為國家與世界聯通橋樑的工作進程中,中央和特區政府有需要提升民間組織和社會精英的積極性,在適當時間給予合適的支持和鼓勵。

總而言之,只要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理解和重視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戰略意義,同時積極投入這項工作,在開展工作時與國家和中央并肩同行,則不但國家和香港都能獲益,而且“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將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意義。

(本文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