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習主席晤外商“投我木桃、報之瓊瑤”的深意

分享到:
2025-04-01 10:1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上周五(3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國際工商界代表。

習主席說:“我們高興地看到,外商來華投資,普遍得到豐厚回報。有的從單一業務擴大為綜合經營,有的從駐足一地拓展為多點開花,有的從一個工廠壯大為企業集團,企業實力數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長。正如中國古語所講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體現的就是互利共贏。”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源自《詩經》。其意是:當有人對我們投以善意,我們都會銘記在心,並以更加珍貴的方式回報。這句話後還有一句:“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其意是報答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永遠結好。

在某些國家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打壓合作夥伴之時,習主席以“投我木桃、報之瓊瑤”寄語外商,希望大家投資中國,真誠滿滿,暖意融融,其中蘊含的深意,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三個“重要參與者”的提法新

習主席會見外商時說:“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

習主席講到:“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靠的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這其中也離不開國際社會支持幫助,包括在華外資企業作出的貢獻。”習主席還講到:“我們高興地看到,外商來華投資,普遍得到豐厚回報。”

分析以上三段話,習主席對在華外資企業的定位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對外資企業做出如此高的評價!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的提法,更具前瞻性和針對性。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開放性、普惠性,中國歡迎外資企業參與,並繼續從中受益。

習主席2018年11月12日在北京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時講過一段話。他說:“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港澳同胞同內地人民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這段話對港澳同胞的定位是: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貢獻者、創造者。

兩廂對照,習主席對外資企業的定位為“三者”,僅次於對港澳同胞的“五者”。由此可見對外資企業的高度重視,這也再次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思想內涵。     

習主席此次會見了40余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商會協會代表,這些企業分別來自美國、歐洲、亞洲、南美等。有7位外企高管發言,包括:美國聯邦快遞集團總裁芮思博、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法國賽諾菲集團首席執行官韓保羅、英國匯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日本日立製作所會長東原敏昭、韓國SK海力士社長郭魯正、沙特阿美總裁納瑟爾。他們表示看好中國市場,並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

從習主席對外資企業的定位可以看出,中國沒有把外商當“外人”,而是當成“自家人”,令企業家們如沐春風,格外舒心。

“制度型開放”增“確定性”

習主席在會見外商時說:“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正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我願在此重申,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中國吸引外資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1979年,中國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逐步吸引外資;二是1992年,中國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外商來華投資提速;三是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商投資中國與中資投資外國進入“雙向互動”階段。

習主席此次再提的“制度型開放”是外資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制度型開放”意味著與國際接軌,這是中國吸引外資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標誌。

“制度型開放”可以增加確定性,無論經濟政治形勢如何變化,都可以保障投資環境穩定、外資企業市場穩定和收益穩定。站在外資企業的角度看“投資中國”,可以得出三點認識:

其一,中國市場規模超大,且新型消費引領世界。中國擁有14億人口,其中擁有4億多人的中產階層;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費國;同時,中國在人工智能、高端文旅、新能源汽車等智能化、綠色化領域的消費旺盛,市場潛力巨大。

其二,中國是最安全的投資地。特朗普2.0登場,美國給世界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市場風險較大;歐元區和日韓近年來經濟增長乏力,市場機遇不多;中東持續動蕩,不敢冒然投資;俄烏戰爭依然在消耗相關國家的財力,除了軍火商發橫財之外,不能給其他企業帶來機遇。相比而言,中國擁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投資中國最安全。

其三,中國“制度型開放”給外商提供新機遇。去年,中國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從最早190項縮減到現在的全國版29項和自貿試驗區版27項,製造業領域已實現“清零”。不少外商認為,這個變化具有標誌性意義。習主席在這次會見中講到:“今年,我們將擴大一些方面開放試點,還將加快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門檻”每降低一次,都是給外商提供一次機遇。

習主席在這次會見中提及:“我們將著力破解市場准入中‘大門開、小門不開’的具體問題,讓外資企業在我們已經開放的領域‘既准入又准營’”,“中國商務部每月召開一次外資企業圓桌會議,聽取企業訴求,幫助排憂解難。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開展服務外資企業專項行動,‘一對一’走訪重點外資企業,推動解決實際問題。”

可以看出,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不僅重視“頂層設計”,更重視“落地見效”,投資中國的確定性值得信服。

三個“共同維護”提合作層級

習主席在會見中講到:“我們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我們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我們要共同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

習主席去年3月在北京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的講話有三個要點: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歡迎美國企業家投資中國。並沒有提及在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上發揮作用。這一次,習主席對國際工商界代表提出三個“共同維護”,這個提法分量很重。

一般來說,中國對國家或國際組織提及“共同維護”,對國際工商界代表如是說,意味著提升了與外資企業的合作層級,這與外資企業三個“重要參與者”的定位也是相匹配的。事實上,三個“共同維護”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其一,跨國公司可利用其影響力促進全球化。在某些國家的錯誤引領下,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受到嚴峻挑戰。跨國公司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若能發出理性聲音,採取務實行動,抵制各種歷史倒車的行為,就能成為促進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二,“鏈主”可利用其“粘合力”推進合作。某些國家大搞“脫鈎斷鏈”,損人不利己。許多外資企業是全球相關產業的“鏈主”,同大量上下游企業形成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作用不可取代,可以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其三,外資企業可利用其實力和地位維護市場環境。某些國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迫使企業選邊站隊,完全違背了經濟規律。企業是經營主體,應該獨立自主作出商業決策,不受政治干擾,可以為維護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作出貢獻。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習主席對外資企業的定位、堅定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態度、希望外資企業為維護世界經濟秩序發揮作用,再次說明“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正如習主席所言:“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多次會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和工商界人士時表示,希望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後,找准和把握好“發展香港、貢獻國家”的切入點、結合點、共振點。

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是外資進入內地的通道,中央對外資外企的空前重視,諸多跨國集團看好“投資中國”,這都為香港扮好“超級聯繫人”提供了機遇。香港應把握好“助力外資進入內地”這個切入點,發展自己,貢獻國家。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