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魯寧:中國5000億注資四大銀行,與特朗普關稅戰有什麼聯繫?

分享到:
2025-04-02 15:1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3月31日財政部消息,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2025年財政部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用於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儲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這次增資按市場化和法制化原則進行,按上市公司增資擴股程序規範操作。

按此前曾公開披露過的方案,“工農中建交郵”六大行皆為增資對象銀行,最終,體量最大的工行和農行沒被納入。鑒於增資四大行皆為上市公司,為保護中小股民利益,此次注資採用定向增持方式。財政部既做出資方,又是兜底方。被選定參與定向增持的全部為國有大公司,不光增持意願強烈,資產質量上乘,乃“優+優”組合。

本次注資安排納入了上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部具體落實出手之快,還是有點讓市場感到意外。

由財政部出面向國有大行注資,多少有點兒敏感。人們難免疑惑:為什麼選擇此時實施“補充操作”?國有大行是否出現了經營問題? 解疑釋惑,本文據實作個分析 。

一,與特朗普關稅戰形成一定“心理對衝”,為受衝擊中企提供短期低利率信貸支持

北京時間4月3日,白宮將公佈對等關稅開征細則,已先期宣布的汽車關稅亦將正式開征。對等關稅將使部分中國輸美產品受到直接傷害。汽車關稅受傷害中企,則集中於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中方肯定要反擊,但中短期內,中資企業也得自行消化一部分高關稅造成的利潤減損,而利潤減損又會造成就業崗位流失。對等關稅對中資企業造成的傷害亦大同小異。

從穩外貿保就業大局計,國家會通過提高短期出口退稅幅度替企業消化一部分損失,另一部分損失則須通過低利率專項信貸投放來幫助企業消化。在此時間節點,補充5000億資本金,可立即釋放4萬億信貸額度,切出其中部分額度用於受損企業的短期信貸投放。同時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困難局面下,國家與國有金融機構,會合力為關稅戰受損企業輸血撐腰,對籠罩在市場中的關稅陰影,形成一定的“心理對衝”。

二,“工農中建交郵”皆為體格健碩的行業“優等生”

簡短插一段歷史:郵儲組建較晚,其餘“工農中建交”五大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系各自經營的至暗時刻。彼時,地方國企批量倒閉,鄉鎮企業野蠻生長,銀行不良資產滾雪球般放大。九十年初,中央痛下決心,組建四大資產經營公司,一次性剝離銀行不良資產,引入現代公司制度,對國有大行實施股份制改造,隨後又趁熱打鐵,安排國有大行先後上市。由此,國有大行輕裝前行,步入嶄新發展階段。

中國加入WTO,經濟步入快車道,國有大行與國民經濟比翼齊飛、同頻共振,在國際金融市場異軍突起,排名步入第一方陣,贏利能力逐漸超越美國同行。10年代中期始,“互聯網+金融”大熱,賺快錢、錢生錢形成風潮,各種金融衍生品泛濫成災,國內銀行業開始“脫實就虛”,時逢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關稅戰和科技戰,為防範應老特再發起金融戰,政府果斷整頓金融亂象,經幾年努力,中小銀行經營地雷總體拆除,互聯網金融被關進監管籠子。同一時期,房地產金融地雷也大部拆除。時至今日,金融拆雷掃尾工作仍在進行,中小銀行尤其是村鎮銀行股份制改造與合併順勢推開。到2023年年底中央召開金融工作會議之時,國內銀行業整體走上了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正確軌道。

在此,不妨先對國內“工農中建”四大行與美國四大行(摩根大通、美銀、富國、花旗)作個對比:總資產----“工農中建”比美國四大行高出76%。一級核心資本總量----“工農中建”是美國四大行的1.27倍。不良貸款率----“工農中建”比美國四大行要低16%。再作個中外對比:世界排名前10的超大行,工銀行排第1,建行排第2,農行排第3,中行排第4。年度淨利潤----工行連續13年位居全球榜首。“工農中建”四大行年度總利潤占到全球排名前1000家銀行年度總利潤的10%。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三,增補國有大行核心資本的市場意義和市場價值

彰顯政府對國有大行長期穩健經營的信心,提升國有大行穩健經營能力。鑒於“中建交郵”四大行皆為上市銀行,其補充資本金具有投資股市之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的天然屬性,穩定股市就多了一塊壓艙石。同時,定向增持國有大行股權,直接提升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中國國有大行的估值預期。由於所注資本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籌集,又同步加固了國內債市之穩定……

其次,拿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所頒行的《全球跨國大銀行總損失內部吸收能力外部監督管理標準》作對照,在5000億元注資之前,國有跨國大行的一級核心資本占比已超過該監管標準。5000億元新注資為國有大行再增一道經營保險杠。以特別國債形式補充銀行核心資本,還能與貨幣政策形成協同效應。央行通過MLF超額續作、加大逆回購投放、啟動降準等組合手段,可構築“財政發力+貨幣護航”的新的政策組合,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對照國際通用標準,每補充1元核心資本金,大抵能釋放8倍乘數效應,5000億元注資可撬動4萬億元直接信貸增量,同時吸引民間資本同步增加杠桿,釋放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實體經濟,由此所新增的“國社共投”之信貸總量將更為可觀。

四,主動書寫金融強國建設的“香港篇章”

香港仍然是全球掛上號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國兩制”安排下,香港金融有自成體系的一面,亦有長期增速緩慢的現狀之困。改革開放早期和中期,香港金融尤其是香港銀行業,為內地經濟融入全球經濟提供廣義金融服務功不可沒。加入WTO這二十餘年,祖國內地金融業大步邁向國際金融市場。如今建設金融強國,香港金融業自當主動對接國家金融強國戰略,成為其有機組成。

內地建設金融強國,不但不會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既有地位,更不會因為內地的金融體量擠壓香港金融,致使香港金融被逐漸邊緣化。形勢比人強,當下及今後一個時期,香港金融業界調適心態、擺正自身位置十分必要,緊盯內地金融強國建設的節奏與進度,目標與任務,推進恰當舒適的陸港聯手,主動為國家金融強國建設種好香港“試驗田”,實現陸港金融業界尤其是銀行業新的互相融合、互為補充、彼此成就。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