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魯寧:特朗普施壓70國限制對華貿易,能成功嗎?

分享到:
2025-04-22 15:5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天塌下來由大個子先頂著----美國針對全球的關稅戰,中國如同一面牆挺在第一排,令特朗普一時難有所獲。近日,特朗普團隊改變戰術,宣布除中國之外,對其餘受打擊國家推遲實施對等關稅90天,利誘各國與美國進行“一對一”談判,以犧牲談判國與中國的貿易來換取美國對其的關稅減免或豁免。如果特朗普團隊此損招得逞,原本與美國“一對一”角力的中國,將面臨“一對多”的最為不利局面。此招一出,轉眼間有75個國家排著隊與白宮聯絡,試圖通過讓渡部分小利換取美國網開一面。

正當全世界緊盯中國將如何面對不利局面之際,中國商務部於昨日直接拍案而起,警告各談判國若想拿中國利益當墊腳石,先掂量掂量自已能不能接得住中方的反制重拳。中方的原話是:“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對等地采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中聯部部長劉建超、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在不同場合強調了相同或相似的原則立場。

中國商務部官網截圖

多方博弈,最怕出現從眾效應,若處置不够及時得當,從眾效應又會演化為更加被動的蝴蝶效應。在此前多篇分析中美關稅戰的拙文中,筆者多次提及要盡量避免出現“一對多”的困境出現----那麼,特朗普團隊採用“孤立中國”的新戰術後,中國會跌進“一對多”的陷阱麼?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會為了一已私利而助紂為虐呢?75國逐個分析不現實,本文選擇較有代表性的“越日韓澳加墨”六國作為分析樣本。

一,越南

中越年貿易量超過2000億美元,受中越自身經濟結構所決定,中國處於各大產業鏈上游,越南處於下游。中方的優勢是提供強大的“中國半成品製造”,越南的優勢是廉價勞動力所支撐的來料組裝和加工。越南這幾年引以為豪的代表性輸美產品譬如各類紡織服裝,70%的面料、80%的印染織物必須從中國進口,包括中高檔的拉鏈、紐扣、縫紉線之類,離開了中國製造,越南即便滿世界找,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價廉物美的替代品。這就決定了越南很難對中國輸越產品實行高關稅。

另一方面,越南對美貿易年順差1200億元美元,越南經濟外向度高達60%,離開了美國市場,對越南不是損失幾個錢的事,而是關乎政權穩定的大事。特朗普對等關稅對東南亞施以重手,對越南下手尤其凶狠(46%對等關稅,僅次於柬埔寨),直擊越南之軟肋。正因為如此,白宮一宣布對等關稅,越共總書記蘇林第一個與特朗普通話,并派一位副總理前往美國協商,并向美方承諾,願對越南進口美國的全部產品實施零關稅待遇。

但關稅戰只是貿易戰的一部分,貿易戰只是經濟戰的一部分,經濟戰又是政治戰的一部分。漂亮國亡中之心不死,亡越之心也不死。儘管越南“革新開放”數十年,但“顔色革命”始終是社會主義國家最大的共同的國安威脅。眼下的越南,蘇林團隊接班時間不長,內部關係尚須進一步理順,蘇林團隊能否真正站穩腳跟,還得看越共十四大能否順利舉行。這個時候,越南既離不開中國的政治支持和經濟互通,又不能得罪特朗普失去美國市場。當然,從美越關係切入,美國也不敢把越南往死裡逼,包括這次對等關稅亦然。否則等於把越南全面推向中國……

另外,大國博弈東南亞,越南之戰略地位無從替代。也正因為越南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地位特殊, 越南才成中國周邊外交和“中國+東盟”外交的第一權重。

基於以上據實分析,越南不可能充當特朗普“孤立中國”的直接幫凶。但是,出於平衡越中、越美關係的緊迫考量,尤其是需要向美方作出一定交代,越南一定會加強對“陽澄湖洗澡蟹”進入越南的監管與控制。

二,日韓

日韓都系工業強國,亦都是對華外貿排進前十的夥伴國。中日韓三國貿易及製造業,日韓處於產供鏈上游,中方處於產供鏈中游。三國經貿關係之所以極為緊密,在於產業鏈和供應鏈互相嵌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若“離婚”,能難找到替代國。舉個例子,中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產能及先進程度世界第一,但日本幾乎壟斷了伺服電機、關節骨骼系統、控制系統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關鍵子系統的生產與供給,如果中日互相高關稅,無疑於彼此“捆綁式自殘”。再舉一例,中國手機、電腦、家電、新能源車上的平板和顯示屏,大部分自韓國進口,而生產顯示屏的基礎原材料則又大部分來自中國,中韓互征高關稅可行性很小,但中日韓十數年前就已基本談成的自由貿易談判,在美國阻撓之下,要想恢復也幾無可能。

考慮到美軍長期駐扎在日韓兩國,導致日韓成為美國同盟體系中地位最卑微的兩個盟友。因此,兩國承受特朗普“孤立中國”壓力的能力在盟友中最為弱小。再考慮到中日、中韓貿易體量均在2000億美元以上級別,中國的最大短板是半導體產業,而日韓又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主要配套性供給國,為應付美國壓力,日韓很可能會以提價作為新手段,進一步收緊半導體中間產品的對華出口,對中方而言,此舉損害很大,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三,澳加墨

澳加墨都是對華貿易大國及主要順差國,以澳大利亞為例,對美年順差300億美元,對華年順差1300億美元。澳對華出口大頭是鐵礦粉和煤炭,加拿大對華出口集中在能源、紙漿、原木等資源領域,墨西哥對華出口集中於能源和農副產品,中國對墨出口則集中於汽車零部件,以及“陽澄湖洗澡蟹”,澳加兩國若頂不住而加稅,中方很容易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替代國,而澳加卻無法找到像中國那樣的超級大客戶。利益悠關,孰輕孰重,澳墨皆拎得清。三國中最易動搖的是墨西哥,第一是提高中國汽車零部件關稅,第二是限制“陽澄湖洗澡蟹”流入墨西哥。但澳加墨若加稅,目的不是打壓中國,而是為了應付特朗普。這些年,中國與澳加兩國關係一路下跌,中澳加生意卻越做越大,就是最現實的反證。

四,結尾

之所以僅選擇“越日韓澳加墨”作分析,不是說別的國家若充當特朗普幫凶對中國就無足輕重,而在於被美國重點盯著的那些國家都系中國主要貿易夥伴,而且中國或者是它們的最大貿易夥伴,或者是最大貿易夥伴之一。所以,階段性地分析了它們,也就可階段性評估出特朗普“孤立中國”的實際可操作空間。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國際輿論的主流是,特朗普關稅戰已經打不下去了。沒錯,特朗普已先眨眼了,但若說中國及世界已佔據關稅戰主動我卻不敢苟同。筆者的基本看法是,關稅戰你來我往環環相扣、一招失勢不代表滿盤皆輸,關稅戰目前尚處於膠著狀態。對中方而言,一招一式都不能出現大的失誤。對特朗普“孤立中國”之招能否有效破解,化有形的“一對多”為無形,是中方面臨的新挑戰。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