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美食之都巡禮|藝術三月裡的味蕾之旅

分享到:
2025-03-30 09:4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30日電  三月的香港,藝術與美食同樣令人沉醉。巴塞爾藝術展、Art Central、M+博物館畢加索大展、各大拍賣行春拍……各式各樣與藝術相關的活動吸引著全球目光,而散落在街市巷弄間的老字號餐廳,則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這座城市的美學。從銅鑼灣到鴨脷洲,從傳統粵菜到創新料理,每一處風味都在講述香港的故事。

銅鑼灣

“清真惠記”經營了半個多世紀。(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咖哩羊看起來賣相普通,卻十分美味。(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隱匿於銅鑼灣鵝頸街市一樓的“清真惠記”,已默默經營了半個多世紀。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卻以獨樹一幟的咖喱羊聞名。不同於常見的印度或泰式風味,這裡的咖喱自成一派,濃鬱卻不失溫和。記得第一次來是朋友帶的路。"別看這裡破破的,"友人神秘兮兮地說,"這碗咖喱羊一試難忘。"羊肉燉得軟爛,骨髓的精華都化在了湯裡,配著白米飯,每一口都是實實在在的滿足。除了招牌咖喱羊,掛爐燒鴨和太爺鶏也是老饕們的心頭好,往往晚到半小時就會錯過。

中環

每年4至5月,位於中環美利酒店前庭的節果決明古樹都會慢慢綻放。圖為往年景象。(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紅棉”利用季節性食材來設計菜單。(圖源:OpenRice)

在中環紅棉路的美利酒店前庭,一棵百年節果決明古樹見證著城市的變遷。樹旁的“紅棉”中餐廳,猶如繁華都市中的一方淨土。蜂巢芋盒外酥裡嫩,蝦子竹笙河蝦餃鮮味十足;葱油脆皮鶏皮脆肉嫩,椒香清湯牛筋蝴蝶腩烏冬則帶來別樣風味。坐在樹影婆娑的餐廳裡,美食與自然融為一體,讓人暫時忘卻都市的喧囂。

都爹利會館是米芝蓮一星餐廳。(圖源:都爹利會館)

對於追求藝術氛圍的食客,中環的“都爹利會館”是理想選擇。這裡既是米芝蓮一星粵菜餐廳,也是藝術沙龍,牆上常掛當代藝術家作品,讓人在味覺與視覺上雙重享受。距離都爹利會館步行約10分鐘,堪稱最難預約的中菜“大班樓”則以新派粵菜詮釋本土食材的藝術,甜醋子薑豬手豬耳凍、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樟木煙熏黑腳鵝……每一道都是厨藝與風土的完美結合。

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是大班樓的長青招牌菜。(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六安居是為數不多仍保留傳統點心推車服務的港式茶樓。(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若想體驗更地道的港式飲茶文化,上環的“六安居”(前身為蓮香居)仍保留著手推車賣點心的傳統,叉燒包與鵪鶉蛋燒賣的市井氣息,與藝術展上的先鋒裝置形成有趣對比。

尖沙咀

“胡同”餐廳裝潢靈感來自北京四合院。(圖源:胡同)

在灣仔、中環看完藝術展後,不妨過海前往尖沙咀的“胡同”,坐在18樓俯瞰維港,點一份火焰胡椒片皮鴨或“大紅燈籠高高掛”。青磚黛瓦裝潢靈感來自北京四合院,而窗外璀璨的夜景則像一幅流動的城市畫卷。偏好精緻法餐的食客,可以到海港城的ÉPURE,這裡以米芝蓮一星的現代法餐呈現“可食用的藝術”,鴨肝慕斯配無花果的擺盤如畫廊中的雕塑。

鴨脷洲

鴨脷洲街市一樓大排檔總是座無虛席。

對於本地海鮮愛好者來說,鴨脷洲街市是接近市中心的好去處。地下十多個攤位擺滿當日鮮貨,一樓大排檔總是座無虛席。站在海鮮攤前,看著活蹦亂跳的瀨尿蝦在池子裡游動,攤主用帶著鄉音的粵語熱情推薦,“今日的鮑魚好靚,椒鹽做法最正!"椒鹽鮑魚、避風塘瀨尿蝦、葱薑炒蟹等經典做法讓人目不暇接,每家店還有自己的拿手好戲,乾炒牛河、炸魚皮、西多士,讓人回味無窮。

在香港,藝術和美食可以是相通的。畫廊裡的抽象藝術可能會讓人“困惑”,但街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麵,永遠能給你最直接的感動。來香港逛完藝術展會,不妨鑽進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在那裡,藝術卸下了“高冷”的面具,變得溫暖而親切。(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