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紡織藝術展品 了解中亞獨特地緣文化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月31日電 綁染、羊毛氈、刺繡、補花氈……各種傳統的紡織材料、技藝,伴隨著獨特的樣式、花紋,組成了複雜而又極具特色且歷史悠久的中亞紡織文化,亦是投射出中亞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在當下的信息技術時代,這種紡織文化依然廣泛地根植於中亞民眾的日常實踐中。當代藝術家們也常常以此作為創作媒介與題材,或從中獲得靈感去思考和回應政治社會的轉型;探討歷史文化的保存,集體記憶的流傳,為凝聚社群帶來動力。 南豐紗廠CHAT六廠2月將舉行新展 南豐紗廠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將於2月25日起舉行“雲、權利與紋飾 — 中亞織行”展覽,以紡織和工藝作為出發點,向幅員遼闊且盤根錯節的中亞政治社會文化疊層裏縱深探索。展覽分成兩個部分:由斯拉夫與韃靼和由宓共同策劃的“雲與權力”以及由亞歷珊卓・崔策劃的“縫線:對紋飾的重新想像”。前者以傳統的綁染編織為隱喻,呈現中亞錯綜複雜的政治社會圖景,“集市”般的展廳設計亦帶來中亞當代藝術的群像。而後者則專注於中亞的傳統紋飾,探索其作為一種語言,如何與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形塑互相影響,對中亞女性藝術家的聚焦,則揭示了曾被主流敘述遮蔽起來的重要力量。 迪利亞拉·凱波娃《棉花之路計劃》系列 廣義的中亞,是一個西至裏海,東至中國西部和蒙古,南到阿富汗和伊朗,北達俄羅斯南部的遼闊地區,其中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5個前蘇聯國家。連接東西方的地理位置、古老絲綢之路的貿易網絡、以及多個帝國或政權在這地區的角逐和輪流統治,都為中亞帶來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轉型以及商品、人口、宗教、文化持續上千年的頻繁交流與融合。時至今日,當國際政治關係和全球經濟面臨新一輪競爭和挑戰的時候,這一地區依然處於敏感的核心地帶。對中亞的考察,將幫助我們突破二元對立的侷限,在複雜和矛盾中建立流動的思維方式,學習多元族群共存的經驗和智慧。 “雲、權利與紋飾 — 中亞織行”展覽
【編輯:黃璇】
|
視頻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