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苑

“藝文薈澳”以“命運的統計學”為題 引領文旅新體驗

分享到:
2023-07-05 17:1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7月5日電  澳門大型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以下簡稱“藝文薈澳2023”)7月至10月舉行。“藝文薈澳2023”含主場展、公共藝術展、城市館、特展、本地藝術家邀請展、本地策展計劃、高等院校藝術展和平行展,共8大板塊30個遍佈全澳各區的藝術展覽,匯聚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極具活力與代表性的200多名藝術家的現當代傑作,讓觀眾在體驗藝術的廣度與深度的同時,展開一場規模宏大的美學之旅,把世遺名城的文化藝術氛圍提升至全新境界。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新聞發布會。(圖片:主辦方提供)

邱志杰續任總策展人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繼續擔任總策展人。(圖片:主辦方提供)

“藝文薈澳2023”再次由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擔任總策展人,他提出以“命運的統計學”為主題,認為科學研究自古與信仰活動密不可分,科學史中也糾纏着大量神秘元素,而信仰活動時常以實證的面目出現。故今屆尤其關注以全新視角探索信仰傳統的藝術,以及以深邃的人文視角思考科技史的作品。

主場展將於7月28日起在澳門藝術博物館1至3樓展廳展出,集中探索科學信念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聯,展出118件(套)當代藝術作品,包括繪畫、版畫、攝影、混合媒材、雕塑、裝置、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此外,邱志杰將帶來三場主題講座,介紹策展思路,交流國際藝術新動向。

公共藝術形式多樣

6件由多國藝術家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將陸續在澳門多個文化景點和生活社區展出,讓藝術與城市空間相互結合,形成充滿新意的文化藝術景觀。

傅中望雕塑作品《面鏡6#》。(圖片:主辦方提供)

6件公共藝術包括有:中國著名雕塑家傅中望的《面鏡6#》,以傳統的形態帶來新穎的觀念,發人深省;印度街頭藝術家Daku的《時間的理論》,是根據澳門在地文化創作的裝置作品,透過光影和文字意象的重疊,啟發觀眾思考時間的本質;墨西哥藝術家Gabriel Rico的仙人掌造型作品,童趣呈現深厚的文化意涵;由南非的Jonty Hurwitz和以色列的Yifat Davidoff共同創作的靜態雕塑《煉金術的飛躍》,運用光學變形原理創作,意趣盎然;由韓國和英國藝術家(Mimi Son、 Elliot Woods)組成的藝術團體Kimchi and Chips創作的《光環》,透過程式控制,以水霧和自然光營造富有宗教意味的動態光環,是融合科技元素與信仰符號的創意作品;由澳門策展人林小雯攜手美國藝術家Clement Valla帶來的《澳門點雲花園》,透過對本地古樹花草的三維掃描,以數碼形式記錄、重現並創造城市花園。這些作品透過或傳統或奇特的形式解構當代多元文化的意涵,讓澳門成為一座更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藝術城區,進一步提升文化旅遊體驗。

城市館凝聚各城市的無限創意

今屆“藝文薈澳”設有4個“城市館”,由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主辦塞爾韋拉新鎮館、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主辦京都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館,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主辦倫敦館,自8月1日起陸續開幕,呈現各個城市的多元文化和藝術創意。

“塞爾韋拉新鎮館︰幸運之玄學與不幸之科學”設於市政牧場舊址(牛房),由葡萄牙塞爾韋拉國際藝術雙年展基金會策劃,選取27件展現多元的世界觀的作品,反映宗教傳統、迷信和科學的共鳴和矛盾。

“京都館︰協同節奏”在塔石藝文館展出青年藝術家上野裕二郎探索生物內在能量的系列畫作,結合著名多媒體機構“1→10”運用數字技術製作的藝術品,突出“相互共鳴和諧”的主題,讓觀眾以生動的方式感受豐富的情感。

“深圳館︰方舟——機器人&人&城市”設於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內地藝術家沈少民、王培生等透過藝術創作與科技結合,反思科技、人與城市的關係。

“倫敦館︰二十一世紀的教堂”將於龍環葡韻展出多位英國藝術家的多媒體作品,圍繞城市天際線的主題,探索倫敦的城市環境及其與文化遺產、傳統、科技、象徵主義和信仰的關係。

本屆特設“本地策展計劃”,公開徵集參展方案,為澳門藝術家及策展人提供面向國際的交流平台,激發本地創意能量,展現澳門藝術創作動向,經評選後脫穎而出的策展方案,將於8月至11月期間轉化成展覽與觀眾見面。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香港聖誕好去處|一片帶你走遍香港聖誕“打卡”熱點 
不一樣的“大熊貓聖誕” 盡在香港海洋公園
演唱會開20場都不夠賣!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劉德華?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