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 | 從三個報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香港新聞網3月6日電 新華社消息,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今年的全國兩會將如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開局之年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轉化為具體奮鬥目標,切實解決百姓關心的急難愁盼和熱點問題,通過發展不斷提升民生福祉?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請審查的計劃報告和草案、預算報告和草案,從多個方面部署民生新舉措,勾勒出民生發展新圖景。 就業: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計劃報告提出,實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組織就業見習和專項培訓。深化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組織開展國聘行動等專項服務活動。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68億元、增加50億元,支持各地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謝資清委員說,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將達到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建議發動行業協會、社會機構、知名企業廣泛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舉辦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實施重點幫扶,優先推薦崗位。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 收入: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計劃報告提出,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預算報告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節能產品等予以適當補貼或貸款貼息。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龔六堂委員建議,除了規範發展資本市場外,同時暢通土地、資本等要素的流動,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財產性收入差距。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代表建議,在提升傳統消費的同時,圍繞消費升級需求創新消費場景,支持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要發展農村物流,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醫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沈和區域均衡布局 醫療領域的舉措重點在於“提質”與“均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沈和區域均衡布局。 計劃報告提出,增加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資源。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預算報告提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40元,並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89元。 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代表建議,鼓勵優質醫療機構通過托管、醫聯體等方式幫扶基層醫院。通過大數據技術推進省市縣鄉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全覆蓋。以技術幫扶、業務指導等方式培養基層醫生,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疫情防控:防重癥、保重點人群、推進疫苗叠代升級和新藥研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做好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推進疫苗叠代升級和新藥研制。 計劃報告提出,促進老年人接種率持續提升。推動城市醫療資源下沈農村,暢通市縣兩級轉診機制,補齊農村疫情防控短板。預算報告提出,適當延長新冠患者救治經費保障政策,對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的住院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委員表示,接下來要對重點人群加強監測管理、建立完善疫情監測預警系統、監測新冠毒株變異,為下一階段疫苗接種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委員建議,根據各地摸底的高危風險人群基數,盡快完成抗病毒藥物等疫情防控醫療物資的保供準備。要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讓重點人群可以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得到有效治療。 教育:義務教育均衡、職業教育提質、高等教育創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 計劃報告提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預算報告提出,增加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250億元、增加20億元。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補助資金安排100億元、增加30億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安排404億元、增加10億元。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張文明委員建議,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充分發揮集團校的作用,建立雙向流動補貼制度,讓城鄉學校師資流動起來。 中石化第四建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張振連代表說,企業裏鉗工、焊工等特殊工種的老師傅每年都有100多人退休,可招聘來的新人留下的不到一半,技能人才“青黃不接”。他建議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鼓勵校企合作,培養更多能工巧匠。 “一老一小”: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計劃報告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預算報告提出,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代表說,要抓住重要窗口期,通過“真金白銀”、暖心貼心的改革舉措,織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他建議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更多向老年人的身邊、床邊、周邊延伸。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委員表示,除了生育補貼政策,要從增加產假、普惠托育、婦女產後就業等多個方面加大社會支持力度,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住房: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計劃報告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發揮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算報告提出,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委員表示,新市民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賃住房和首套剛需購房兩個方面。建議優化住房金融服務,在人口凈流入大中城市構建保障多層次、產權多元化的住房供給體系,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的住房難題。 生態環境: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計劃報告提出,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目標設定為降低2%左右,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安排330億元,重點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中央財政水汙染防治資金安排257億元、增加20億元。中央財政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安排172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陳松蹊委員說,建議研究實施更嚴格的空氣質量標準,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防控,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我們將建設好電力雙碳中心,通過新型電力系統,催生碳服務、碳交易、碳監測等新業態,助力提升雙碳產業創新能級。”國網天津電力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亮代表說。 鄉村振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國家關於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務必通過細致工作紮實到位。 計劃報告提出,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預算報告提出,進一步增加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規模,安排1750億元、增加100億元,重點向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 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代表,自2003年起帶領村民養殖黑山羊共同脫貧致富,目前飼養總量超過26萬只。2022年,養殖基地建立了“盒馬村”,實施產品精細化分層與定制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她建議,推動農企對接,促進農產品產銷銜接,多渠道構建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 【編輯:凌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