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 | 特稿:李強再為民營經濟打氣 鼓經濟恢復信心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3日在履新後的首場記者會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內地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中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他鼓勵民營企業家秉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稱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此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以經濟界人士為主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內地學者認為,今次兩會高層多次重申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一方面是官方對社會上有關議論的積極回應,消除民營企業家內心憂慮;另一方面,民營經濟承載著數億人就業創業的重任,促進民營經濟亦是提振經濟、保障民生的重要舉措。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表示,受世界經濟危機、新冠疫情影響,內地民營經濟遭受巨大損失,企業和市場亟需一針“強心劑”來消除雜念、恢復信心。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恢復的窗口期,也是提振民營經濟的重要時期。高層在“兩會”輿論場多次表態恰逢其時,後續官方料將出台更多支持民營經濟的具體政策措施。 圖源:新華 據統計,民營經濟貢獻了內地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表示,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亦是民生問題。 張海冰認為,隨著官方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民營企業家需要關注內地經濟領域三個方面的重大轉型。第一,內地經濟正在由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發展格局,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轉型;第二,官方近日強調內需的重要性,內地以往投資為主導的內需市場,正在向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轉型。消費市場料將成為民營企業的重要領域;第三,內地產業正在從傳統行業向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軟經濟領域轉型。因此,民營經濟要適應新變化,關注市場的新機遇。 當前,內地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2年的4700多萬戶;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內地民營企業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 高明華表示,民營經濟的規模不斷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但社會環境與企業自身方面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存在一定制約。 他認為,提振民營經濟需要社會多方合力。一方面,政府需在立法層面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保護力度,讓民營經濟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做到有法可依,此為從根本上消除民營企業家憂慮的不二舉措;另一方面,內地不少民營企業仍採用“家族”模式運營,民營企業應完善自身制度建設,如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等讓企業更規範化、國際化等。 【編輯:李泺】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亞洲三項鐵人錦標賽香港開賽 過百位精英運動員雨中激情競逐
馬場黃金兩餸飯 清明祭祖也潮流
為什麼需要愛國教育?卓永興: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